上海市杨浦区2022-2023学年七年级(五四学制)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(解析版)

VIP免费
上海市杨浦区 2022-2023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
(时间:100 分钟 分值:100)
一、文言文阅读(22 分)
(一)(每句 2 分,共 8 分)
1. 默写古诗文,完成下面小题。
(1)树木丛生,_________________。(《观沧海》)
(2)_________________,江春入旧年。(《次北固山下》)
(3)_________________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(《江南逢李龟年》)
(4)《论语》中的“_________________”常用于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。
【答案】 ①. 百草丰茂 ②. 海日生残夜 ③. 岐王宅里寻常见 ④. 人不知而不愠
【解析】
【详解】本题考查名篇背诵。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,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;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
题意的诗文的语句;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,做到不加字、不少字、不写错字。注意易错字词:茂、生、岐、
愠。
(二)(8 分)
阅读下文,完成下面小题。
陈太丘与友期行
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。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
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友人便怒曰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元方曰 :
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友人惭,下车引之。元方入门不顾。
2. 本文选自《_________________》。是南朝_________________(人名)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
3. 文中友人对陈太丘起初尊称为“_________________”,在传统文化中也可将其称为_________________,
后来因认为他_________________(用自己的话翻译原文语句)而直言其“非人”。陈元方则始终以平和
的语气将友人称呼为“_________________”,由此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。
【答案】2. . ①《世说新语》 ②. 刘义庆
3. . ①尊君 ②. 令尊 ③. 和别人相约同行,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④. 君 ⑤. 知礼守节
【解析】
【2题详解】
本题考查文学常识。
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作品,出自《世说新语》。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,
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,为人要方正。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。
【3题详解】
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。
第一空:根据“客问元方:‘尊君在不?’”可知,文中友人对陈太丘起初尊称为“尊君(尊称他人父
亲)”。
第二空:在传统文化中“尊君”可以用“令尊”替换,“令”为敬辞,用于称对方的亲属。
第三空:根据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”可知,友人认为陈太丘和和自己相约同行,却丢下自己离
开了,而称其“非人”。
第四空:根据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”“君与家君期日中”可知,陈元方则始终以平和的语气将友人称呼为
“君(尊称对方,您)”。
第五空:元方不管友人对自己的父亲是否尊敬,都称其为“君”体现了元方知礼守节的一面。
【点睛】参考译文:
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,约定的时间在正午,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,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,
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。元方当时年龄七岁,在门外玩耍。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:“你的父亲在吗?”元
方回答道:“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,已经离开了。”友人便生气地说道:“真不是君子啊!和
别人相约同行,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。”元方说:“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,正午您没到,就是不讲信用;
对着孩子骂父亲,就是没有礼貌。”朋友感到惭愧,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,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。
(三)(6分)
阅读下文,完成下面小题
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,大将军③甚爱之,恒置帐中眠。大将军尝先出,右军犹未起。须臾,钱凤④入,
屏人⑤论事,都忘右军在帐中,便言逆节之谋。右军觉,既闻所论,知无活理,乃阳吐污头面被褥,诈孰
眠。敦论事造半,方忆右军未起,相与大惊曰:“不得不除之!”及开帐,乃见吐唾从 ⑥横,信其实孰眠,
于是得全。
(选自《世说新语》)
【注释】①王右军:王羲之。②减:不足。③大将军:王敦。④钱凤:人名,字世仪。⑤屏:退避。⑥从 :
纵。
4. 解释句中加点字含义。
及开帐 及:_________________
5. 文中大将军王敦和钱凤“大惊”的原因是(用自己的话回答)
摘要:
展开>>
收起<<
上海市杨浦区2022-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(时间:100分钟分值:100)一、文言文阅读(22分)(一)(每句2分,共8分)1.默写古诗文,完成下面小题。(1)树木丛生,_________________。(《观沧海》)(2)_________________,江春入旧年。(《次北固山下》)(3)_________________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(《江南逢李龟年》)(4)《论语》中的“_________________”常用于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。【答案】①.百草丰茂②.海日生残夜③.岐王宅里寻常见④.人不知而不愠【解析】【详解】本题考查名篇背...
作者:李吉
分类:初中教育
价格:50积分
属性:15 页
大小:30.92KB
格式:DOCX
时间:2024-09-25